Photo by Junseong Lee on Unsplash

2022 年新冠疫情稍歇之後,我啟動一個完全陌生、
跨領域、新奇、歷時三年的學習課程—Body Mind Centering®,
沒有預期的這個課程卻為生命帶來極大的、持續的改變。
 
久仰大名—經驗解剖學
很久很久以前就聽說台東有一門「經驗解剖學」課程很熱門,
但是開課日期總是與我主辦的芳香療法讀書會衝堂,
直到 2019 年終於決心參加「經驗解剖學–體液系統」,
課堂上利用身體動作表現身體內在各種液體不同的質地、流速,
例如:動脈血是一種有強力、節奏感、隨著心跳律動的液態感,
每位學員必須在老師精選的節奏音樂中,
用身體動作表現出這些狀態;
或者利用團體活動建構出體內液體流動的感覺。
 
例如:10 多位學員在場中代表體內組織間液裡面的各種物質,
其他的學員代表要穿越組織間液的體液,
用彼此的身體體驗身為組織間液內的物質
以及穿梭期間的液體各自有那些不同感受,
與過去學習生理解剖學單純坐在課堂上聽講、抄寫筆記的經驗
截然不同,不太習慣也有點不喜歡團體活動,
但新鮮、新奇的感受大於內心的抗拒。
 
就在我決定持續參加經驗解剖學的各項主題課程,
此時來了新冠疫情,整個世界漸漸的慢了下來,
然後就停住了。
回頭想想,這是個有趣的巧合,
我陶醉在體液系統的流動質感,
覺得自己的身、心及周圍的人、事、物
都因為這個課程開始流動、串連及改變,
同時在暫停 8 個月的工作後剛尋覓到另一個合適的地點,
突然間一切嘎然而止…。

好像讀了三年的高中
2021 年 11 月收到上課單位即將開辦經驗解剖學的源頭學程
—BMC®身心平衡技法證照課程的消息,
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繳交 12 個單元的課程訂金,
開啟了三年,每年寒、暑假長達半個月的學習。
 
骨骼-血液-甜菜根
2022 年暑假迎來第一次證照課程—骨骼及感官感知,
8 月的台東,熱情的太陽,首先收穫的是曬傷的脖子。
重新認識自己的骨骼才明白骨骼充滿了活力及動能,
因為這個發現及體會也激發了沉寂已久的身體
想要動起來的意圖,主動關注骨骼並給予骨骼需要的動作,
那麼功能必定能夠發揮得更好。
 
這些年我深受貧血困擾,
靠著注意飲食及補充鐵劑維持血紅素的數值,
但是總不能一輩子吃鐵劑吧!
造血是骨骼系統功能之一,
於是我自以為是的停止服用鐵劑,
改為每天晚上睡前做做骨骼運動,幾天後的瑜珈課就破功了,
一旦站姿動作太多,就覺得頭暈必須蹲下來。
 
無論如何不想回頭吃鐵劑,
於是在自然食物中搜尋鐵劑含量高的食物,
甜菜根從此與我緊密連結,
連瑜珈老師都發現上課時我的狀態明顯進步,
肌肉及腿腳的力量逐漸穩定

趨吉避凶的雷達 - 感官復甦
在台東每天 8:30 到 18:30 上課,上三天休一天,
沒有多餘時間去遠方玩耍,因此走路是我的常態,
從民宿到學校,穿過田埂之間大概需要 20-30 分鐘,
偶爾開車的同學經過會輕按喇叭提議載我一程,
或者在狹窄鄉間道路彼此提醒。
 
上課最後一天早上我走在狹窄的路上,
同學的車在我身後約有十多步的距離,
她還沒有按喇叭我就感覺到了,
一回頭剛好與駕駛座上的同學對上眼相視一笑。
 
我是聽到汽車引擎的聲音回頭的嗎?不是;
是聞到汽油味回頭的嗎?不是;
是一種全身感官被喚醒的綜合運作,
彷彿身體趨吉避凶雷達的偵測範圍,
經過幾天感官知覺的覺察練習之後自然擴大。
 
第一回合的兩個單元課程刷新了我對骨骼及感官的認知,
開啟我向內關注身體的新途徑及新方法,
身體是一個大智慧的存在,靜下心、專注向內觀照,
恢復與身體的連結,自然啟動強大的自癒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