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半年來有幾段與朋友的對話一直盤繞在我心上,
對話的朋友中有不常使用芳香療法的人;
有芳香療法初學者;也有學習一段時間的熱愛者,
雖然對話內容不盡相同,
卻都是討論將植物精油調和成複方使用的經驗。
芳香療法雖然稱為「療法」,
Aromatherapy 指的是一種運用氣味療癒身、心、靈的方法,
芳香療法使用方式及運用範圍相當廣泛
可以從輕鬆取悅感官、營造氣氛、
創造氛圍到清潔、淨化環境空間;
紓解日常生活中身、心層面不舒適症狀到具體輔助醫療層面。
我在意的是在與朋友對話中
有些人並未感受到芳香療法的益處,
這些人使用的配方來自芳療新手也有部分來自芳療熟手。
身為芳香療法熱愛者,我明白這個世界
之所以有各式各樣信仰及各種療法
是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,
芳香療法不見得可以適應滿足所有人的需求,
因此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芳香療法
或用了芳香療法相關產品被感動或收到助益。
事實上要調配出一個安全、有效、
令人喜愛的芳香療方的確不簡單。
為了完成一個芳香療方首先必須熟悉各種植物精油、
媒介油及其他媒介物質的特性,
每一種植物精油的禁忌及注意事項、
香氣特徵、藥理作用、化學結構、能量屬性
以及對情緒心理作用等等;
媒介油及其他媒介物質各別適用的膚質及狀況。
其次需要了解人體構造,
生理解剖十大系統、能量層面的脈輪系統、經絡系統。
再來需要對需要調理的症狀有足夠正確及深入認識,
症狀是甚麼?形成原因是甚麼?性別為何?
年齡如何?症狀好發的時間?如何形容發作時的症狀?
日常生活作息?飲食習慣?
多樣的精油使用方式中哪一種最適合對應症狀及人?
調配安全、有效、令人喜愛的成功配方
除了上述的能力之外,選用的精油品牌品質是否達標?
調配劑量、濃度,建議使用方式都息息相關。
這些年有機會和朋友學員討論配方,
發現多數人思考配方時只從症狀敘述字面著手,
再挑選符合敘述的幾種植物精油就構成配方,
缺乏對症狀的深入探討,也缺乏對植物精油的深度解析,
例如:肌肉痠痛問題單純的選用止痛、放鬆肌肉、
促進循環等作用的植物精油,以手邊方便的媒介油調配。
運氣好的時候獲得好評;
若所遇非人,遇到不喜歡自然療法或芳香療法的人,
送出的配方就可能被打槍,甚至影響了使用者對芳香療法的看法。
我們還能思考哪些層面或究竟應該如何切入呢?
幾年前在北護進修推廣部開過芳香療法進階課,
由生理解剖學十大系統進入,
再依照系統介紹適用的植物精油,最後分組討論配方,
分別調配完成後再將配方記錄在白板上並分組報告,
懷念大家一起討論及品味彼此配方的時刻。
我想在下半年開啟一個討論配方的課程計畫,
從一些日常生活常見的症狀一一探討
例如肌肉痠痛、頭痛、失眠、月經問題、
消化不良、腸胃脹氣、關節問題、呼吸道症狀等
深入研究問題成因-生理功能性、能量心靈面、
心理情緒層面;進一步共同討論整合適用的植物精油,
再探討適合該症狀使用的媒介及使用方式,最後形成配方。
想請大家幫忙回覆配方課程的調查問卷(僅有兩題):
以便設計更符合你們需求的配方課程,
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