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脈輪全書」是明年農曆年後讀書會的選書之一,
因著這個話題有位學員與我分享她參加一場脈輪療癒的課程經驗,
當天的主題是第一脈輪-海底輪,
老師讓學員寫下 0-7 歲的經驗,
讓學員上台與大家分享小時候的經驗及感受,
以此出發並連結現有的情緒慣性及人格特質,
只有一位學員自願上台分享,於是老師指定另一位學員。
聽到這件事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可以?
個人經驗是極其私密的事情,怎麼可以指定強迫在眾人面前揭露?
 
參與過豐嘉軒課程的同學們,
是否留意在豐嘉軒上課我們很少拍人物照,除非同學要求,
多數辦課單位用照片記錄成果並作為行銷課程的工具,
但是豐嘉軒不這麼做,一方面是我不喜歡拍照,
另一方面是除非所有人都同意,否則無法使用照片,
尊重個人隱私非常重要。
 
上學時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,課堂上的問題通常不涉及隱私,
多半是學科知識,某一天自己成為老師之後,
或許在未經思考狀況下就習慣成自然。
我很幸運在一個尊重的家庭中成長,
父母從來不會拆我的信、偷看我的日記或
強迫我做不想做的事情,
耳濡目染之下我對自己及他人有基本的尊重。
 
在 BMC 課堂上最讓我驚訝的是,
老師說明學習基本要求是每一堂課要到班上課,
也就是說人要在現場,至於在地板教室裡
或坐、或臥、或睡覺都可以,
於是偶爾會見到教室裡橫七八豎倒了一地,
一開始我無法接受付了大筆學費卻在課堂上睡覺是何道理,
常常拖著疲憊的精神及身體勉強撐著,結果是人更累,
還寫下一堆自己都認不出來歪七扭八的筆記。
我溫柔對待他人卻殘暴粗魯對待自己的身體。
 
2024 年 8 月最近一次的 BMC 課程
更讓我體會到溫柔對待的必要,韌帶課程第六天早上,
一早到教室我有一種原因不明、說不出、模糊、奇怪的感覺,
似乎覺得自己今天不想被任何人碰觸。
 
開始上課後我就明白自己不想被碰觸的原因,
課程是觸摸練習,2 人一組,
學習探索肺與心臟的空間、心臟與心包膜的空間、
由心臟啟動動作的質感,大智慧的身體知道我還沒有準備好,
還沒有勇氣直面心裡的黑洞,一早就傳出訊息,
這是我第一次在課堂上不畏懼旁人的目光,
不勉強自己,尊重自己身體需求。
老師、助教及同學們對於我的選擇自然接受,
也沒有過多的詢問及關注。
 
我溫柔對待自己,旁人也溫柔對待我。

Photo Credit: Chungkuk Bae